发布日期:2025-04-13 15:47 点击次数:164
近期,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同步出现下调,恒生科技指数的跌幅尤为明显,从高点下滑超过8%。
根据高盛Prime Services发布的最新资金流向监测报告,2025年3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的操作策略发生显著转向。
在1-2月期间,外资累计净买入中国股票约120亿美元,而自3月以来,外资机构开始兑现利润,单月净卖出规模达到35亿美元。
这一变化不仅显示出投资者对短期收益的敏感,也折射出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
资金流出呈现出结构性的特征,特别是科技板块遭遇了最大规模的减持。
在此背景下,而一些高股息、防御性板块却吸引了资金的涌入。
这种资金流动的分化,引发了市场对不同板块未来表现的关注。
财政政策的力度与市场预期之间的落差成为核心问题。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赤字率被设定为4%,高于2024年的3.8%。
然而,尽管赤字目标上调,市场对政策的落实力度以及对居民消费的支持措施却并未感到满意。
例如,市场期待已久的消费券2.0方案仍未出台,而最近推出的消费提振计划并没有超出预期的财政支出。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持续未能兑现,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焦虑。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尽管CPI已降至-0.7%,央行却始终没有调整政策利率,3月的MLF操作利率仍维持在2.75%,LPR报价也连续五个月保持不变。
这种状况导致市场对流动性状况的担忧,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环境中,投资者对未来的信心受到影响。
在港股市场,科技板块的估值问题日益突出。
恒生科技指数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累计反弹超过60%。
然而,从估值水平来看,例如小米集团的动态市盈率迄今已攀升至52倍,这意味着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已经高度集中。
基于目前的市场情境,其推动小米股价的驱动力仍未能有效传递至基本面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收益风险偏好。
这种状况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反映。
科技公司在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其表现往往影响整体市场氛围。
不仅如此,市场的调整也与全球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尤其是美国的贸易政策、经济复苏等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市场。
预计在4月2日,美国将会发布新的贸易政策,这将对未来数周的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在即将到来的时间里,市场的走势尚需关注多个不确定因素的落地。
无论是货币政策的调整,还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决策。
同时,恒生科技的市场调整或许也正在接近尾声。
从技术层面来看,其调整幅度已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未来可能的反弹机会也开始浮现。
投资者对未来科技股的态度将继续分化,而不同板块之间的表现差异也将在新一轮的市场博弈中显露出更多机会。
整体来看,市场风云变幻,而资方、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博弈仍在持续。
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仅仅关乎个别公司的表现,而是整体经济环境与市场氛围的交织。
了解这一切的背景,有助于参与者更清晰地把握市场走势与资本流动的脉络。
上一篇:最高法发布5个军事设施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下一篇:多哈世乒赛签表出炉 一起为国乒加油
